找到相关内容110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生活中的观照

    时的梦都是想蕴。想蕴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当我们接触外境时会思考,思考包括分析、归纳、推理,种种理性作用的部,也包括记忆的部分,大脑会储存记忆,因此当思考时会产生联想,也就是把过去的记忆呼唤回来,最后就...

    黄国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045337.html
  • 汉译本“中论”初探(2)

    )的现象主义。皮氏认为人类所认识的现象,乃是由外物对人类大脑的刺激,而在心灵上所留下的感觉与知觉影像。因此,人类对外物之本体,永远无法认知。这种现象主义仍然承认有一不可知的本体在,   p. 122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945482.html
  • 净明山人:中华禅随笔(3)

    也不是通过参学搜集资料,然后以哲人的智慧去运用于生活,这完全是大脑的作用,连无分别智尚未达到,何况差别智。故祖师的‘不断百思想’乃是妙智活泼流现的作用。”  真假动静之旨  禅是本来禅,法法本来法,...

    净明山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2546132.html
  • 佛教医学引论(2)

    的研究,还是以心产生于身的唯物论哲学为指导,力求解决大脑如何产生意识以及意识又如何反作用于身体的问题的研究,其结果目前来看都远不能令人满意。现代医学中对心身关系研究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则是避开心身互相...

    尹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3846365.html
  • 从科学的立场谈进化论

    生命观--生命只是很单纯的物质现象的展现。生命就是一些有机分子的聚合与反应。甚至人的大脑很像计算机网络,而人的心灵活动都是一些化学作用与电气的反应,只是一些蛋白质、胺基酸等化学组成的变迁与神经细胞的...

    张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1246439.html
  • 佛法是改造人生宇宙的权威科学

    梦幻泡影,别无实法实我可得,而成其为大觉如来。故知一乘佛法,即指唯一心义。既一乘佛法即是唯心义,那么进一步要问:此心是什么心?如果说它是现代心理学上所说的大脑皮层或医学上所讲的血循环中枢,那就完全错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4246781.html
  • 凡圣所见世界究竟有何不同?

    耳鼓振动时,这种振动被转换成了听觉神经信号,这个信号传给大脑皮质,刺激意识开始活动,意识把听觉神经信号翻译成了声音,所以声音也是在意识开始活动时在意识中产生的,它是意识依据听觉神经所报告的信号用自己的...

    大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647431.html
  • 一行禅师著:观照的奇迹 (3)

    大脑为基础。唯有在感受和知觉既纯粹又直接时(也就是「当心清净时」),前六识才可能以实相自身为觉知的对象。  当我们透过概念的面纱,前六识所了别的只能是实相的表象(即共相,指外在物质现象)或像是睡梦或...

    一行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647604.html
  • 研究生读佛经笔记

    ,但是,这样就能说明他的这种观照方式就一定是真理吗,就一定是颠扑不破的吗?难道就没有任何问题吗?我看不能这么快就肯定吧。所以我坚持要用自己的大脑来思考,不盲从人家的观点,不轻信人家的理论,哪怕它是所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5047716.html
  • 学箭悟禅录(1)

    旨在将意识与终极存在沟通起来。因此,练习箭术不单是为了射中靶子;击剑不只是为了击败对手;舞蹈不仅仅是为了让肢体表演某种有节奏的动作。首先,大脑必须处於无意识状态。  假如一个人真想精通一门艺术,光有技巧...方向,但是知道自身可能做的与不可能做的限度,而这种力量是那麽的不可移易──这种实际上没有目标、没有自我的状态,大师称之为“真我”。其实,此时大脑里充满着灵觉,因而又称之为“灵识之当下(Right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1048192.html